文章-孩子9月份升入一年級后,爸爸媽媽需要做哪些事?
孩子9月份升入一年級后,爸爸媽媽需要做哪些事?

小一新生家長指南
作者:豆豆媽咪
簡介:復旦大學本碩,專注兒童數(shù)學思維啟蒙,繪本閱讀干貨分享,著有《玩出來的數(shù)學思考力》
本文來源:微信公眾號“豆媽筆記”
在小一新生家長指南這個專題里,之前和大家交流過“九月份升一年級的小朋友,現(xiàn)在應該做什么?”“一年級小朋友需要養(yǎng)成哪些學習習慣”,寫的都是小朋友需要做的功課。其實,一年級第一學期,不僅僅是小朋友需要從幼兒園生活到小學生活的轉變,爸爸媽媽們也要努力適應晉級小學生家長后,和幼兒園時期完全不同的伴讀生活。
寫一些自己的體會和感想。
第一個想和大家說一說,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。小學和幼兒園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,但最大的不同,是對學習有了更高的要求。幼兒園時期,大家默認孩子還是以玩為主,在游戲中學習,每天晚上有1-2個小時用于學習已經(jīng)很了不起,有時候我們下班回家累了雞不動娃了,或者小朋友狀態(tài)不是很好,不學也就不學了。但小學不一樣,每天都有學習任務,必須完成,而且這些學習任務,很多需要爸爸媽媽參與,比如不僅要確保孩子備忘錄里的作業(yè)全部做完,而且要檢查他們是有質量地全部做完,比如背誦、默寫的作業(yè),需要爸爸媽媽配合一起完成等等。
也就是說,上小學后,我們花在陪讀上的時間和精力,比幼兒園時候要多,而多多少,一方面和孩子的自覺性相關,另一方面也和學校要求的多少有關。
昨天群里有個媽媽問,家附近有個學區(qū)很好,但打聽下來學校管得比較嚴,100分的試卷孩子考了97分都要請家長,有點猶豫要不要去上。
其實,選哪個小學讀書,不僅僅是我們?yōu)楹⒆釉趽裥?,根?jù)孩子的能力,盡可能把他們送去最好的學校,而且也是我們在為自己選擇,選擇隨之而來我們需要付出的時間、精力,選擇這一個階段我們陪孩子一起學習的一種方式。從這個角度來講,擇校其實不完全是為孩子選學校,而是爸爸媽媽在為自己選學校。
這樣,隨著小朋友從幼兒園進入小學,爸爸媽媽會需要適應小學對家長配合孩子課業(yè)的要求,而這個過程可能需要我們對工作和照顧家庭進行一次再平衡。
第二個想說的是,伴隨小學生活的開展,我們會再次認真了解自己的孩子,會想去學習如何當一個好媽媽。
上小學后回頭再看,會發(fā)現(xiàn)幼兒園對孩子還是很寬松,無論是學習方面、生活方面,還是紀律方面,老師們的要求都不會太高。但小學就不一樣,作業(yè)有作業(yè)的要求,紀律有紀律的要求。孩子的學習不再是各種天馬行空,而是落到一筆一劃的規(guī)范;紀律方面也有更加嚴格的要求,上課不和同學講話、不做小動作、排隊安靜整齊,對老師的指令反應迅速等等。
一年級上的時候,很多孩子,特別是男孩子,很難一下子達到這些要求,爸爸媽媽多多少少會收到老師的反饋。當然,老師和家長反饋孩子在學校的情況,一定是為孩子好,希望家校共同努力,一起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。
只是我們接到反饋了,也認真教育自己的孩子了,但效果可能會比較有限。體現(xiàn)在紀律方面,今天剛剛耐心講好的道理,小朋友也聽進去了,但明天又沒有做到,或者今天講好,可以管一兩天,但是三天以后又不管用了。體現(xiàn)在學習方面,今天按照老師要求全部默寫好、訂正好的字詞,第二去學校默寫,還是會出現(xiàn)各種錯誤。這樣的情況,會讓我們很焦慮。
這個時候,與其一個勁地盯著孩子的問題不放,不如我們退一步,去學習和了解一下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普遍特點,再重新認真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。
和大家推薦兩本幫助過我緩解焦慮的書。一本是《養(yǎng)育男孩》,告訴我們男孩成長要經(jīng)歷的三個階段:出生到6歲、6歲到13歲、14歲到成年,以及每個階段男孩子成長的特點,和父母需要做的事。
如果您家也有調皮的小男孩,建議讀一讀這本書。
另一本是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的《自卑與超越》,看過之后對了解孩子的成長、心理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,都會很有啟發(fā)。
了解過這些內容,會大大緩解焦慮情緒。我們會知道,孩子表現(xiàn)出來的種種問題,很多其實是他們成長到這個階段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普遍性特點。我們要做的,是包容孩子的缺點(當然必須是非原則性的),做好孩子和學校間潤滑劑的工作,然后陪孩子一起慢慢成長。
第三件事,是要正確評估孩子在班級的位置。
這個部分包括兩個方面。一個是孩子自身的學習能力,另一個,也是我更想說的,是評估我們自己家庭的資源情況。
上了小學會發(fā)現(xiàn),孩子之間的差距不僅僅是孩子學習能力上的差距,很多時候也是家庭資源上的差距。就比如,我們必須得承認,有全職媽媽伴讀的孩子,在作業(yè)和成績上,會比雙職工家庭的孩子表現(xiàn)更好一些,至少在低年級的時候是這樣。之前一些民辦小學在招生時,把媽媽可以全職陪讀作為一個加分項,其實是有道理的。
除了媽媽是不是可以全職陪讀,家里的老人是否可以幫忙照顧生活、接送孩子去培訓班、放學后周圍是否能找到優(yōu)質的晚托班等等,其實都會對孩子的學校表現(xiàn)有影響。
說這一點,一方面是想說孩子在班級的表現(xiàn),不僅僅是孩子能力造成的,也是家長時間安排、資源和精力投入不同所造成,所以不能完全讓孩子來承擔高要求的結果;另一方面,是想說我們必須正視每個家庭各自資源的差異,不要強求理想中的最好狀態(tài),而是基于我們自身資源的現(xiàn)狀,做到最好,才是最重要的。
第四個還想和大家說,小朋友上小學后,我們可能需要再次找到適合自己孩子前進的節(jié)奏,在這個過程中不要比較。
說“再次”,是因為小學以后,孩子的學習會由幼兒園時期大量自主學習項目,轉變?yōu)橐詫W校為主,少量課外為輔的新組合,學習內容變化本身,會帶來學習節(jié)奏的改變。
另外,對大部分孩子來講,一年級上都是一個適應期,寫字花很長時間、作業(yè)需要返工訂正、紀律問題、和同學老師相處的問題要強調、各種習慣要培養(yǎng)起來,每一樣都是新的開始,或多或少會影響到課外學習進度、閱讀時間等等。
我們要做的,就是和孩子一起經(jīng)歷這些改變,并且逐步再找到適合自己孩子前進的節(jié)奏。
在這個過程中,更多關注自己的孩子,不要和別的孩子,特別是大牛娃比較,非常重要。大牛娃之所以牛,很多時候是因為這些孩子的學習習慣、自律性天生就是非常好的,所以他們一開始就可以更多關注學習進度;而我們大多數(shù)普娃,一二年級還在習慣養(yǎng)成的階段,這個時候去對標大牛娃,一味追求進度和難度,得不償失。
寫下這些,是想對小朋友9月即將升入一年級的爸爸媽媽們說,一年級第一學期,不僅僅是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的時期,也是爸爸媽媽適應新晉小一娘、小一爸生活的時期。這段時間里,我們有很多事情需要做。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,給予他們更多耐心和陪伴,也是幫助孩子更快更好適應小學生活的重要部分。
信息來源:豆媽筆記,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,如需轉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。
查看更多

聲明:本文由上哪學團隊(微信公眾號ID: shangnaxue)原創(chuàng)整理制作,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,否則追究法律責任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