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-一年級小朋友需要養(yǎng)成哪些學習習慣?
一年級小朋友需要養(yǎng)成哪些學習習慣?

小一新生家長指南
作者:豆豆媽咪
簡介:復旦大學本碩,專注兒童數(shù)學思維啟蒙,繪本閱讀干貨分享,著有《玩出來的數(shù)學思考力》
本文來源:微信公眾號“豆媽筆記”
之前寫的一篇“九月份升一年級的小朋友,現(xiàn)在應該做什么?”的文章,結合自己小一娘這一年的經驗,我整理出了大班小朋友從現(xiàn)在開始需要做的一些幼小銜接的功課,和一些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。那篇文章的閱讀量出乎意料地高。
可能我們平臺很多讀者的娃都在幼升小的年紀,在目前這個階段,大家都非常關心幼小銜接準備這個主題。所以我想再多寫幾篇,幫助大家對9月份以后的一年級伴讀重點提前作一些了解。
這篇,想和大家聊一聊一年級小朋友需要養(yǎng)成哪些學習習慣。
什么是學習習慣?
去年這個時候,包括豆豆剛上小學那會兒,我一直都很困惑,有經驗的老師和家長都說一二年級最重要的就是習慣養(yǎng)成,那習慣究竟是指什么呢?
我嘗試整理過一些答案,那個時候我對習慣的理解是:
放學回家運動、休息好以后,獨立完成作業(yè),除朗讀、背誦外其余作業(yè)在晚飯前完成,不要等我們回來再做;
記全備忘錄,備忘錄上的作業(yè)完成一樣勾掉一樣;
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,每天學習結束后最后一項工作就是整理書桌、整理書包;
生活作息規(guī)律,按時睡覺、起床。
這是我一開始對習慣的理解。怎么說呢,不能算錯,但一看就知道是一位還沒有陪讀經驗的媽媽寫的。
如果讓我現(xiàn)在再來整理什么是好的學習習慣(本篇只寫學習習慣,生活習慣在上周的文章中有寫過),我會給出不一樣的答案:
關于語文
寫字的要求,字要寫得認真、工整,關鍵筆畫位置要對,筆順要對。
按照老師的要求熟讀課文、背誦課文。熟讀,是說朗讀時要流利,不加字、不漏字、不把詞語讀顛倒、不讀破句;長句斷句合理;句子和句子、段落和段落之間有停頓;能讀出感情。
按照老師的要求預習、復習和默寫。二會字和四會字,每個字能組詞3個;四會字會寫會默,能正確標出拼音。
圈出正確的答案,圈要畫滿,不能不封口,也不能圈圈有小尾巴露在外面。
劃出句子,要用尺劃,不要徒手畫。
關于數(shù)學
數(shù)字書寫要規(guī)范。0的圈要寫滿,不能留個小口不封閉,也不能圈完后還留小尾巴在外面;同理6的書寫也要規(guī)范,不能出現(xiàn)歧義和0混淆;數(shù)字的筆畫清晰,不能粘在一起,注意4的書寫。
讀題圈關鍵字
連線、豎式的等號等,要用尺,不能徒手畫
各種運算符號、進退位符號等不寫錯、不遺漏
豎式數(shù)位要對齊
根據(jù)老師要求做好各種格式的規(guī)范
練習冊、練習卷等做完從頭到尾檢查一遍,不漏題。
關于英語
一年級英語比較簡單,還沒有任何書面作業(yè),最重要的就是按照老師的要求朗讀、復習。之后有抄寫、默寫要求的,可以參考語文學習的要求。
關于整理自己的書包
最后,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,每天根據(jù)第二天課表和老師的要求,帶好書本和相應的學習用品,這一點和當時的理解一樣。
當然,學習習慣還包括在學校的部分,比如上課認真聽講、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等。只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我們盯不到,我們只能幫助孩子養(yǎng)好在家的學習習慣。不過,如果上面這些習慣小朋友都做到了,那么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效率也不會差的。
所以,在我現(xiàn)在的理解里,所謂學習習慣,其實都是規(guī)范性、細致性的要求。它不僅僅是“獨立完成作業(yè)”這樣一個寬泛的描述,而且是對獨立完成作業(yè)的質量提出具體的要求,是落到細節(jié)的。這個細節(jié),隨著年級的增加會有新的要求,比如數(shù)學格式,一年級上的應用題只要求列式計算寫單位,一年級下就增加了寫答句的要求,二年級各科的要求一定會在上面這個版本的基礎上再增加。但不管怎樣,這個學習習慣一定是做到各種規(guī)范,做到各種細節(jié)的。
我的一些體會
再和大家交流一些幫助小朋友養(yǎng)成這些習慣的體會。
第一個體會是,養(yǎng)成這些習慣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可能確實需要一兩年的時間。
一方面這和孩子的能力有關。比如寫字,僅僅“關鍵筆畫位置要對”這一點就很不容易,大部分孩子在一年級上的時候還寫不好字,而且也沒有“筆畫位置”的意識,一定是爸爸媽媽反復強調,寫得不好擦掉重寫,并且一直堅持以后,孩子才會意識到,寫字的時候每一筆的起筆點和落筆點都有它們的位置,一定要按照要求寫。
這個過程本身需要花時間,另外孩子每天的時間也就那么點,時間花在這一項了,其他內容分配到的就比較有限,所以上面列出的這些習慣,不是一、兩個星期就可以全都做到,而是每段時間各有側重,一點一點增加、一點一點做到的。
另一方面,孩子養(yǎng)成的習慣會有反復。比如圈關鍵字,一年級上的時候,豆豆讀題圈關鍵字的習慣還是不錯的,可是前陣子他又不圈了,可能是發(fā)現(xiàn)不圈也能做對題,就開始偷懶,我也沒有特別好的辦法,只能再次和他強調,并且要求沒圈的全都補起來,再和老師的對一遍。習慣養(yǎng)成的過程中,反復強調和提醒可能是必不可少的。
第二個體會是,小朋友在習慣養(yǎng)成的過程中有一個意外的收獲:磨煉了耐心。
豆豆剛上小學的時候,性格是有一點浮躁的。具體表現(xiàn)就是做事很著急,沉不下心,比如一件事情,我剛剛說了一半的要求,小朋友就急急去做,根本不管還有另一半要求沒有聽,事情做得不合格了回來返工,才發(fā)現(xiàn)還有別的要求,于是再去改;體現(xiàn)在做題上,就是一教就會、一做就錯。說實話,我也覺得很糟心。
而學習習慣,都是一些規(guī)范性、細致性的要求。這個慢慢做到關鍵筆畫位置正確、劃線用尺劃、數(shù)字寫規(guī)范的規(guī)程,對毛里毛躁的小男孩來講是有一點磨人的,做不好就重新來、太著急必須慢下來,這個過程非常磨煉小朋友的耐心和性格。至少現(xiàn)在來看,豆豆比一年級上學期的時候要沉得下來多了。
第三個體會是,小朋友在低年級的時候一定要多陪伴、多監(jiān)督,不要著急放手。
前陣子有個“鹵味攤位下上網課的女孩”的新聞給了我很大觸動。讓我感觸頗深的倒并不是小女孩的發(fā)奮圖強,而是她媽媽在忙生意的間隙檢查女兒網課作業(yè),督促她把錯誤改正過來的做法,這位媽媽自己的解釋是“孩子年紀小,學習需要監(jiān)督”。
我覺得這位媽媽是真的懂得教育。
陪伴孩子、監(jiān)督孩子是很辛苦的,所以我時常希望小朋友能早早激發(fā)內驅力、開啟自雞模式。很簡單,孩子自己要學習了,我就輕松了。
不過,這句“孩子年紀小,學習需要監(jiān)督”卻是點醒了我。7、8歲的孩子大腦還沒有完全發(fā)育好,自控能力也比較有限,這個時候就要求他們像我們一樣自覺、自律,要求是有點高了。希望孩子認真學習,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還得是我們負起監(jiān)督和陪伴的責任。而且,這個監(jiān)督和陪伴的時間可能不是到小學四、五年級,對男孩子來講,可能要到初中。
關于一年級小朋友要養(yǎng)成的學習習慣和我的一些體會,大致是這些,這篇就寫到這里哈。
這個系列的文章,到目前為止寫的都是小朋友需要做的功課,下一篇我來寫一寫爸爸媽媽晉級小學生家長后需要做的一些事吧。
大家周末愉快哦!
信息來源:豆媽筆記,本文已獲得轉載授權,如需轉載請聯(lián)系原作者。
查看更多

聲明:本文由上哪學團隊(微信公眾號ID: shangnaxue)原創(chuàng)整理制作,轉載請注明來源和出處,否則追究法律責任。
